我國芯片領域興起為何晶振產業(yè)始終難以突破
今天是2018年8月25日,8月份的最后一個星期六,有一個好消息帶給大家,我們國家自主研發(fā)高速圖像壓縮芯片“雅芯-天圖”應用到高分十一號衛(wèi)星,宣布成功。前幾年我國的芯片主要是信賴進口,始終做不出能達到國際水平的芯片,成為被人詬病的理由。可這兩年情勢突然來了個逆轉,打破長期被SK海力,三星和美國美光壟斷的局面,中國芯片研制成果頻頻傳來捷報。這次雅芯-天圖助力高分十一號衛(wèi)星傳回超高清晰度的遙感圖像,為國家航天事業(yè)更上一層樓,而且據內部消息,搭載這顆芯片之后,衛(wèi)星的數據處理分析傳送速度,比上一代要上六至七倍,在此之前,以往的芯片根本無法達到需求的標準。
雅芯-天圖芯片是由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科研團隊花費四年的時間研制出來的,其中意義非凡,是我國芯片技術獲得新突破,再給5年或10年的時間,必定會趕超美國,韓國等國家。中國地杰人靈,代代皆有才人出,科技創(chuàng)新與制造對于我國來說,并不是難以完成的事,近年來各個領域的創(chuàng)新技術得到世界的肯定,屬于全能型科技大國。但這么多年來,大陸的生產廠家們始終有一個“心病”,那就是核心化的電子元器件石英晶體諧振器,石英晶體振蕩器雖然在進步,卻一直沒有太大的突破,80%還是從日本,臺灣,美國,韓國和歐洲其他國家進口。
常規(guī)型的石英晶體還好,國內還是有不少專業(yè)的晶振廠家生產得比較好,例如深圳市金洛鑫電子有限公司,國產的諧振器因為性價比高,符合許多工廠低成本的要求,在市場上有一定比例。主要是石英晶體振蕩器技術一直沒有明顯的進展,因為技術性要求高,制造起來比較復雜,即使我國也比較重視晶振的發(fā)展,卻仍然沒有突破瓶頸。
石英晶體振蕩器也叫做有源晶振,其中意義想必不用我再解釋,前面的一些文章中有提到過,為什么說晶振“難做”呢,因為它本身就比音叉晶振和水晶晶體的穩(wěn)定性更高,更何況還有低電壓電流,低相控,低相噪,低插損等比較高端的性能。生產流程與晶體也不是完全一樣,工序更多成本提高,在一定的程度上也阻礙了我國有源晶振的發(fā)展。
相關新聞動態(tài)
- MTRONPTI新品來襲UFDX9999-002引領C波段新變革
- 解鎖Cardinal新一代陶瓷封裝可編程晶體振蕩器全功能應用新視界
- 京瓷突破750Mbps水下光通信開啟海洋通信新時代
- KYOCERA日本京瓷開發(fā)出超小型KC1210A系列時鐘用晶體振蕩器
- Murata村田NTC熱敏電阻小身材大能量
- 基于siC基板的GaN功率放大器為衛(wèi)星通信航空航天及國防應用帶來了系統重量功耗和尺寸方面的優(yōu)勢
- IQD推出IQXT-350系列微型外形高穩(wěn)定性的TCXO振蕩器
- IQXC-240微型石英晶體
- Greenray推出新型的YH1485OCXO用于雷達儀器和軍事應用領域
- CTS開發(fā)用于日立sic基電動汽車動力模塊的電流感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