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下工廠成普遍現象晶振就要征服人類世界啦
世界上第一臺工業類的機器人最早出現的時間是1959年,由美國人德沃爾和英格伯格共同發明和制造,自此全球才真正有了機器人這個領域,半個多世紀以來,各國的科學家們對機器人的研發和創新有著極高的熱情。普通人也對機器人有著好奇和新鮮感,相關的影視作品,文學作品也非常多,知名的就有《變形金剛》系列電影,深受小孩子們的喜歡。隨著科技越來越進步,科學家們對于機器人的研究也不斷的在突破,創造于許多不同類型的機器人,例如服務型、管家型、工業型、仿人型、娛樂型、保姆型、醫療型、軍用型、農業型機器人等。被譽為是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發明。
誠然,機器人的出來確實減輕了人力負擔,而且隨著人工智能的出現,機器人越來越“人性化”,可與人對話,并根據語言命令完成相應的動作。近期波士頓動力機器人可以說紅遍了各大媒體和新聞網絡,成為一個特殊的“網紅”,它不僅會開門,跑步,提箱等類人行為,甚至可以做出后空翻,單腳跳過障礙物,跑酷等高難度動作。哪怕是做為晶振銷售的我,知道其中的原理也驚呆了。
深圳是一座年輕的一線城市,是公認的“中國硅谷”,這里有著許多國際知名的科技型公司,許多都進入了世界500強,如華為集團,騰訊公司,大疆無人機等。專業的機器人公司也非常多,產業輸出性較大,機器人的制造技術比較高級,一款高端多功能的智能機智人,內部的系統是非常復雜的,使用的電子元器件達到上百種。石英水晶諧振器和石英晶體振蕩器是每種類型的機器人都會用到的,而且有很大的重要性。
機器人這種高端的產品基本上都是用SMD型的貼片晶振,特別是2520貼片晶振和3225貼片晶振用得最多,貼片型的32.768KHZ晶振也有用到,主要是布置到基準時鐘系統里,利用自己的時鐘頻率和人眼察覺不到的微振蕩,帶動機器人各個系統正常工作,通電之后把電能轉化為機械動能。再加上程序和控制系統,就能讓操控機器人所有動作,讓其聽從指揮完成任務。
大部分的機器人外形與人類相似,也有大腦和四肢,石英晶體就像是大腦里的中樞神經,接受全身各處的傳入信息,經它整合加工后成為協調的運動性傳出,或者儲存在中樞神經系統內成為學習、記憶的神經基礎。人類創造機器人,最主要的目的,除了減輕負擔和節省人工成本之外,是為了讓它們完成人類做不了事情,一些較危險的任務可以由機器人代人類完成。現在機器人主要是應用到服務和工業方面。
東京和順豐等大型企業早已開始利用機器人分揀和檢查快件,優衣庫建立了一個“機器人倉庫”,幾乎完全由機器人完成,可以24小時連續不斷的作業,省下許多成本和時間,大大提高了效率。去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達到12萬臺,這個數量每年都在增長,中國也成為機器人制造銷售大國,占比率達到3分之一,做為機器人主要的供應商,近期用于各式機器人身上的進口晶振明顯增加了。
現在說工業機器人會完成取代人工還言之尚早,但并非完全沒可能,機器人在生活中確實有很大的幫助,而且現在人工費用高,一線城市普通工人的工資好幾千,用人需求量大,總體算下來人工成本很高。一臺機器人的價格在幾萬塊左右,保養得好可以用好幾年,不用每個月都支付高額的工資,讓企業的利潤空間變大,也難怪現在越來越多的工廠和快遞公司,都傾向于用機器人代工人力了。機器人需求量變大,對于下游的電子元器件供應商也有很大的影響,我司與國內一些大型的機器人生產工廠有合作,每年供應的石英晶體諧振器和有源晶振猛增。
也許再過些年,滿大街都能看到不同的機器人,工廠里只有零星幾人,都是在機器人在工作,瞬間有種機器人要征服人類世界的節奏,到那時候估計全球的晶振行業也會發生新的變化吧!
相關行業資訊
- Statek是高可靠性石英晶體與振蕩器領域的領航者
- Suntsu松圖的Wi-Fi感知技術是智能環境的未來
- SiTime憑借Titan Platform進入40億美元規模的諧振器市場
- Murata村田IoT設備用Wi-Fi 6E/Bluetooth組合模塊以小型高性能解鎖萬物互聯新可能
- Taitien的32.768kHz晶體滿足從緊湊型可穿戴設備到堅固耐用工業設備等各種應用
- 瑞薩推出適用于汽車應用的低功耗藍牙低能耗系統級DA14533芯片
- 瑞薩新款超低功耗微控制器計量及多元應用的破局之選
- Microchip將嵌入式計算設備連接到邊緣計算場景
- Abracon推出新型沖壓金屬嵌入式窄帶天線工作頻率高達8736MHz
- Q-Tech晶振QT8220系列首個全空間合格的多輸出TCXOs